日文濁音半濁音傻傻分不清

Voice and Aspiration in Japanese

http://nihongo.hum.tmu.ac.jp/mic-j/VoAsp-tradchina/index.html

大家可以進去做一下測試

我做測試的時候

是全對啦

但是

要把那個分辨的方法語言化

告訴大家訣竅還真難

 

3c1bb2f28d005f582a1ee8a38b3006f9

 

以下我擷取網站內容
     

這些發音稱為「破裂音」,所謂「破裂」是指,聲道的一部分暫時完全封閉然後突然開放,而伴隨著聲道開放所發出來的聲音,就稱為「破裂音」;
請試著發「ぱ」這個音,你是否察覺到,在發出聲音以前,呼吸是暫時停止的呢?

發「た」和「だ」的時候,也有相同的現象,都是先封閉,接著開放。

另外,聲帶也會發生振動,要如何辨識聲帶是否振動,只要將你的手放在喉結不就可以清楚地感覺到,

發[ a ] 和[ m ]的時候,聲帶會振動,發[ t ]的時候,聲帶是不會振動的;
聲帶發生振動的音,稱為有聲音,反之,則稱為無聲音。

因此中文和日語的不同,就取決於聲帶振動的有無,以及是否發生破裂現象。

接下來,以「た」和「だ」為例,看看到底這兩個音有什麼不同。
<請看圖一>

日文中的有聲音,聲帶的振動在子音發生破裂以前,也就是還正處於封閉狀態的時候,聲帶的振動就已經開始了。

而無聲子音,聲帶振動的現象則發生於子音破裂之後;
簡單地說,要區別日語的「た」和「だ」,
就要看這個音的聲帶振動,是發生在破裂現象之前還是之後了。

那麼中文又是怎樣的情況呢?

中文裡的無氣音[ta],破裂現象和聲帶振動是同時發生的,
而有氣音[t'a]則是破裂現象發生以後,經過一段時間,聲帶才開始振動,
中間這一段時間會有氣流流出,
而氣流的有無,正是我們用於區別[ta] 和[t'a]的關鍵

如果以聲帶振動的開始點做比較,中文的無氣音較接近於日文的有聲音,
中文的有氣音則和日文的無聲音較為相近,
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誤認為

無氣音 = 有聲音

有氣音 = 無聲音

< 請看圖二 >

但是日文裡的有聲音和無聲音,會因為在單字中的位置不同,而影響氣流的有無,

也就是說,即使同樣是「た」,
有發出氣流的「た」,
也有不發出氣流的「た」,

< 請看圖三 >
一般而言,在單字頭的多為有氣,而在單字中或單字尾的則多為無氣音。

舉個例子來說,「うた(歌)」的「た」,因為在字尾,所以是無氣的,因此容易和「だ」混淆。

反之,「たのしい(楽しい)」的「た」,位於字頭,是有氣的,和「だ」發生混淆的可能性就大為降低。

      

由以不的說明我們可以了解,不僅有必要將聽起來好像相同的聲音做區別,

同時也必須把聽起來好像不同的聲音,認知為同一個音,

如此才能正確地區分各種聲音。

 

3c1bb2f28d005f582a1ee8a38b3006f9

 

還是看不懂?

沒關係 習慣他吧

沒有語言學基礎

很難看懂是正常的

多看動畫/日劇 學著他們說話

就會變好了~

 

Takumi 還沒去日本修語言學以前,也一定看不懂上面再寫什麼....

所以大家不要傷心耶~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她骷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